欢迎访问www.56qiuzhi.com --- 本站提供海量求职简历、求职信等求职资料分享!
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
[05-18 21:49:48] 来源:http://www.56qiuzhi.com 求职经历 阅读:8266次
概要:又到高校毕业生求职季。据悉,2012年广东省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44万,加上往年未就业以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,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5万人。今年大学生找工形势如何?传统“冷门”专业的学生找工特别难吗?应届生又如何看待自己专业的就业问题?南都记者连续走访17场高校招聘会,发现三个有趣的现象。1、“冷门”专业不冷门南都记者在近期的招聘会中调查发现,不少应届生给自己的专业贴上“冷门”“难找工作”的标签。那么,难找工作的都是“冷门”专业吗?未必。不愿下工厂专业变“冷门”以理工科为例,不少学生都认为计算机、机械工程类专业是热门专业,很好找到工作。而制药、环境、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往往面对尴尬情景,科研机构的岗位需要高学历人才,而本科生去企业工厂相对容易,但往往需要从车间一线做起。广工应届生小吴打算应聘一家工厂的“储备干部”职位,她告诉记者,“制药、生物工程这些专业的本科毕业生,很少有合适本专业的工作机会。如果去到企业就要下车间,要倒班工作,同学里很多人不愿意去。”而销售类岗位虽然对专业背景没有要求,“但从业之后不会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,有些心不甘。”某 985高校工科
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,标签:毕业生求职经历,http://www.56qiuzhi.com
又到高校毕业生求职季。据悉,2012年广东省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44万,加上往年未就业以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,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5万人。今年大学生找工形势如何?传统“冷门”专业的学生找工特别难吗?应届生又如何看待自己专业的就业问题?南都记者连续走访17场高校招聘会,发现三个有趣的现象。
1、“冷门”专业不冷门
南都记者在近期的招聘会中调查发现,不少应届生给自己的专业贴上“冷门”“难找工作”的标签。那么,难找工作的都是“冷门”专业吗?未必。
不愿下工厂专业变“冷门”
以理工科为例,不少学生都认为计算机、机械工程类专业是热门专业,很好找到工作。而制药、环境、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往往面对尴尬情景,科研机构的岗位需要高学历人才,而本科生去企业工厂相对容易,但往往需要从车间一线做起。
广工应届生小吴打算应聘一家工厂的“储备干部”职位,她告诉记者,“制药、生物工程这些专业的本科毕业生,很少有合适本专业的工作机会。如果去到企业就要下车间,要倒班工作,同学里很多人不愿意去。”而销售类岗位虽然对专业背景没有要求,“但从业之后不会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,有些心不甘。”
某 985高校工科类专业负责就业的老师介绍,广东省内工厂很需要工科类的毕业生,不少生物、食品类企业每年都会招募大批毕业生,但“学生往往因为是工厂,不愿意去车间,就不愿意去”。这位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:“工厂和企业都希望学生第一步从基层做起,要了解工厂和企业的运作,起码一两年才能有足够的基层经验,这样企业才会愿意培养毕业生成为自己的管理人才。”“如果学生在基层呆不住,很快就走了,企业不可能用心培养你。”这位老师说。
农科专业好多成热门
“农业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不错,但社会上常有偏见认为农科不好就业,学生往往不愿意报考涉农专业,”华农学生处负责人给“农科”正名,此前在华农举行的涉农类专场招聘会上,农科学子供不应求。华农动物科学学院彭金富老师介绍,“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,将近200个本科生,除了考研、考公的同学尚未有工作意向外,目前已经拿到offer的学生有1/3,而优秀的学生可以同时手握四五个工作机会。”
一些看上去“很冷”的专业,如种植、蚕学、畜牧等专业,学生愿意报考的不多,但就业时候往往成为大热。“林学专业的学生很抢手,去年有很不错的国有单位要20个毕业生,但我们所有学生都已经签约,供不应求。”这位负责人同时介绍,“木材加工也是很好的专业,去向也都是大型家具企业和质量检查机构,但学生报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,所以显得很冷门。”
据华师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,师范类专业的地理类毕业生去向很好,“最近几年,地理被列入考试科目,各个学校也需要充实地理类师资。”
2、双学位找工不吃香
高分子、工商管理一理一文双学位,广工应届生小周在应聘时,却刻意不在简历写上双学位。“身边有双学位的同学,包括我自己,到现在还未发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。”小周沮丧地告诉记者。
学生:双学位应聘无优势
在大二学期,小周选修了工商管理作为第二学位,两年下来学费花了5000余元。然而,最近两三个月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后,小周失望地发现,一些用人单位对双学位并不“感冒”。小周甚至还认为双学位已成为一种劣势,在应聘工艺员等技术性的岗位时,他会刻意隐瞒自己双学位的学历,担心企业认为他本专业没有认真学好。
在近期的一些高校招聘会上,南都记者调查发现,像小周这样遭遇的大学生并不少见。与小周一起的广外应届生小李告诉记者,其班上一位双学位同学在面试某银行时,该企业的招聘人员直接说:“双学位没有什么优势。”
在华师举办的师范类与综合类专场招聘会上,师范类专业的应届生小吴跟记者“吐槽”自己的求职经历。小吴说,入校时自己就打定了修双学位的主意,为了增加求职 “砝码”,她放弃了大一、大二寒暑假的实习时间,全用来修第二学位经济学。本以为“多一个学位,找工作就会有优势,但结果并不是”。
师范专业的小吴,到应聘时仅有学校课程安排的两个月教学实习。而据教育机构招聘方的反馈,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岗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。
小吴抱怨道,学生选修双学位的时候,并不完全清楚第二学位被社会承认的情况,“政策年年都在变”。
企业:对双学位没以前重视
“对双学位的重视程度没有以前高,不是不感兴趣,关键还是看企业本身对专业的需求。”长隆集团一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陆先生称,若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有兴趣,如果是双学位,可能兴趣比较大一些,会认为这类学生学习能力比别人强。而国内一知名的桶装水公司招聘负责人则表示:“不管学生有没有双学位,只要是相关专业都可以招,双学位不会是一个优势,不会为学生加分。”
然而双学位并非一无是处,北师大东莞石竹附属学校的招聘负责人卢老师表示,他们仍然认可持双学位的学生,但前提是本专业的能力和实践经验,“我们会对持双学位应聘成功的学生有优待”。这位负责人认为,“拿两个学位,起码证明学习能力比较强。”
华师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老师认为,不少学生选修双学位存在误区,“以为有了双学位就可以找到好工作”。他认为,第二学位的分量很难跟第一学位相比,“第二学位只能证明学生修过那些课程”,并不意味着就业优势。他建议学生应当把目光放长远,“不要太看重双学位在找工作时候的作用。”
3、外省企业乏人问津
在广州大学举行的大学城第二场综合类招聘会上,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找工学子在本省企业招聘摊位前大排长龙,而外省企业的面试官闲得几乎打瞌睡。
天气回暖,昨日在广州大学举行的大学城第二场综合类招聘会上,有学生仅穿一件衬衫就上阵揾工。据广州大学招生就业处罗老师介绍,目前就业形势也是“春光明媚”,企业需求情况比较好。以广州大学为例,本科生一般起薪在2500元以上,研究生则在4000元-5000元左右。昨日,330多家企业入场招聘,前来应聘的学生人数则在一万人左右。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找工学子在本省企业招聘摊位前大排长龙,而外省企业的面试官闲得几乎打瞌睡。
又到高校毕业生求职季。据悉,2012年广东省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44万,加上往年未就业以及外省入粤求职的毕业生,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5万人。今年大学生找工形势如何?传统“冷门”专业的学生找工特别难吗?应届生又如何看待自己专业的就业问题?南都记者连续走访17场高校招聘会,发现三个有趣的现象。
1、“冷门”专业不冷门
南都记者在近期的招聘会中调查发现,不少应届生给自己的专业贴上“冷门”“难找工作”的标签。那么,难找工作的都是“冷门”专业吗?未必。
不愿下工厂专业变“冷门”
以理工科为例,不少学生都认为计算机、机械工程类专业是热门专业,很好找到工作。而制药、环境、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往往面对尴尬情景,科研机构的岗位需要高学历人才,而本科生去企业工厂相对容易,但往往需要从车间一线做起。
广工应届生小吴打算应聘一家工厂的“储备干部”职位,她告诉记者,“制药、生物工程这些专业的本科毕业生,很少有合适本专业的工作机会。如果去到企业就要下车间,要倒班工作,同学里很多人不愿意去。”而销售类岗位虽然对专业背景没有要求,“但从业之后不会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,有些心不甘。”
某 985高校工科类专业负责就业的老师介绍,广东省内工厂很需要工科类的毕业生,不少生物、食品类企业每年都会招募大批毕业生,但“学生往往因为是工厂,不愿意去车间,就不愿意去”。这位老师提出自己的意见:“工厂和企业都希望学生第一步从基层做起,要了解工厂和企业的运作,起码一两年才能有足够的基层经验,这样企业才会愿意培养毕业生成为自己的管理人才。”“如果学生在基层呆不住,很快就走了,企业不可能用心培养你。”这位老师说。
农科专业好多成热门
“农业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不错,但社会上常有偏见认为农科不好就业,学生往往不愿意报考涉农专业,”华农学生处负责人给“农科”正名,此前在华农举行的涉农类专场招聘会上,农科学子供不应求。华农动物科学学院彭金富老师介绍,“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,将近200个本科生,除了考研、考公的同学尚未有工作意向外,目前已经拿到offer的学生有1/3,而优秀的学生可以同时手握四五个工作机会。”
一些看上去“很冷”的专业,如种植、蚕学、畜牧等专业,学生愿意报考的不多,但就业时候往往成为大热。“林学专业的学生很抢手,去年有很不错的国有单位要20个毕业生,但我们所有学生都已经签约,供不应求。”这位负责人同时介绍,“木材加工也是很好的专业,去向也都是大型家具企业和质量检查机构,但学生报考的时候往往不知道,所以显得很冷门。”
据华师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,师范类专业的地理类毕业生去向很好,“最近几年,地理被列入考试科目,各个学校也需要充实地理类师资。”
2、双学位找工不吃香
高分子、工商管理一理一文双学位,广工应届生小周在应聘时,却刻意不在简历写上双学位。“身边有双学位的同学,包括我自己,到现在还未发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。”小周沮丧地告诉记者。
学生:双学位应聘无优势
在大二学期,小周选修了工商管理作为第二学位,两年下来学费花了5000余元。然而,最近两三个月参加了几场招聘会后,小周失望地发现,一些用人单位对双学位并不“感冒”。小周甚至还认为双学位已成为一种劣势,在应聘工艺员等技术性的岗位时,他会刻意隐瞒自己双学位的学历,担心企业认为他本专业没有认真学好。
在近期的一些高校招聘会上,南都记者调查发现,像小周这样遭遇的大学生并不少见。与小周一起的广外应届生小李告诉记者,其班上一位双学位同学在面试某银行时,该企业的招聘人员直接说:“双学位没有什么优势。”
在华师举办的师范类与综合类专场招聘会上,师范类专业的应届生小吴跟记者“吐槽”自己的求职经历。小吴说,入校时自己就打定了修双学位的主意,为了增加求职 “砝码”,她放弃了大一、大二寒暑假的实习时间,全用来修第二学位经济学。本以为“多一个学位,找工作就会有优势,但结果并不是”。
师范专业的小吴,到应聘时仅有学校课程安排的两个月教学实习。而据教育机构招聘方的反馈,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岗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。
小吴抱怨道,学生选修双学位的时候,并不完全清楚第二学位被社会承认的情况,“政策年年都在变”。
企业:对双学位没以前重视
“对双学位的重视程度没有以前高,不是不感兴趣,关键还是看企业本身对专业的需求。”长隆集团一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陆先生称,若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有兴趣,如果是双学位,可能兴趣比较大一些,会认为这类学生学习能力比别人强。而国内一知名的桶装水公司招聘负责人则表示:“不管学生有没有双学位,只要是相关专业都可以招,双学位不会是一个优势,不会为学生加分。”
然而双学位并非一无是处,北师大东莞石竹附属学校的招聘负责人卢老师表示,他们仍然认可持双学位的学生,但前提是本专业的能力和实践经验,“我们会对持双学位应聘成功的学生有优待”。这位负责人认为,“拿两个学位,起码证明学习能力比较强。”
华师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老师认为,不少学生选修双学位存在误区,“以为有了双学位就可以找到好工作”。他认为,第二学位的分量很难跟第一学位相比,“第二学位只能证明学生修过那些课程”,并不意味着就业优势。他建议学生应当把目光放长远,“不要太看重双学位在找工作时候的作用。”
3、外省企业乏人问津
在广州大学举行的大学城第二场综合类招聘会上,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找工学子在本省企业招聘摊位前大排长龙,而外省企业的面试官闲得几乎打瞌睡。
天气回暖,昨日在广州大学举行的大学城第二场综合类招聘会上,有学生仅穿一件衬衫就上阵揾工。据广州大学招生就业处罗老师介绍,目前就业形势也是“春光明媚”,企业需求情况比较好。以广州大学为例,本科生一般起薪在2500元以上,研究生则在4000元-5000元左右。昨日,330多家企业入场招聘,前来应聘的学生人数则在一万人左右。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找工学子在本省企业招聘摊位前大排长龙,而外省企业的面试官闲得几乎打瞌睡。
标签:求职经历,毕业生求职经历,毕业生 - 求职经历
上一篇:求职英语面试篇—询问结果
《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》相关文章:
- 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
- › 2017年校防汛抗旱安全责任制度
- › 2017年迎接新生注意事项
- › 2017小校本培训管理制度
- › 2017年高一新生入学须知
- › 2017年公司财务管理制度
- › 中学班级规章制度公约(2017年12月版)
- › 2017年小学门卫管理制度
- › 某美容院2017年新管理制度
- › 2017年水务局督查工作办法
- › 2017年争先创优工作制度
- › 2017营业员管理制度
- › 2017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交流发言稿
-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: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
-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: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
-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: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
-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:2017年高校求职季三大怪现象